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致电
或给我们留言
在线留言一、产品概述 ZD6型采空密闭区监测装置(以下简称“装置”)的设计、制造按照Q/JMKJ 1511-2020等相关标准进行,完全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要求。该装置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井下采空区、密闭区内部环境参数(甲烷、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乙烯、乙炔等气体浓度),达到对灾害的早期预测。 二、设备使用环境条件 a)环境温度:0℃~+40℃; b)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8%RH(+25℃); c)大气压力:80kPa~106kPa; d)煤矿井下有瓦斯,煤尘等爆炸危险的环境; e)无强烈震动和冲击的地方; f)无破坏金属和绝缘材料的腐蚀性气体的地方; g)无滴水的地方。 三、装置的组成 装置主要由ZD6型采空密闭区监测装置主机、GJJ100G型煤矿管道用激光甲烷传感器(或GJH100X(A)型矿用红外甲烷传感器)、GYH25X(A)型矿用氧气传感器、GTH1000X(A)型矿用一氧化碳传感器、GRG5HX(A)型矿用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GYXH100型矿用本安型乙烯传感器、GYQH100型矿用本安型乙炔传感器、FYF1.0(A)型遥控发送器、DW660/24B(X)型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电源(或KDW127/24型浇封兼本安型电源)气动泵等组成。
更多详情 +ZPCY127(A)型矿用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降尘装置一、特点:1、矿用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降尘装置是一种能在采煤机风流方向下方的各个喷雾点自动联合喷雾,喷雾形成的水幕能有效降低采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的尘源跟踪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喷雾点设置采用集控的方式,由微电脑进行控制,喷雾方式、喷雾点、喷雾时间、检修时间等可任意设置。2、系统由一个采煤机尘源跟踪控制箱、N个矿用自动喷雾降尘装置控制器、一个光控发射传感器,N个光控接收传感器,N个电动球阀所组成。采煤机尘源跟踪控制箱采用微电脑控制。主控制器与分控制器采用串行通讯。光控接收传感器采用单片机进行信号处理。电动球阀采用矿用本质安全型,内置备用电池,采用3/8通径的不锈钢阀体。拉、移架自动喷雾采用纯机械液压系统,通过信号液实现自动喷雾,可与采煤机尘源跟踪系统实现联动。3、系统主控制器包括电源、触摸屏、电脑板、通讯转换器,其余工作面分控制器相连。分控制器采用了六个引入装置孔,进线采用压紧螺母式引入装置,它们分别与接收传感器、电动球阀及上下点之间相连。外壳由铸铁加工而成,安全可靠、坚固耐用,内部采用板式结构,可整体拆卸,维修方便。其窗口采用液晶,显示喷雾延时时间。喷雾控制阀在支架实行拉、移架时实现自动喷雾。4、接收传感器采用红外接收信号,单片机进行信号处理,固定在综采支架上。信号发射传感器采用超低功耗设备,干电池供电,使用方便。5、控制阀将控制液和水路分开闭锁,不会产生窜液现象;有独特的记忆功能。支架运动过程中,可随意控制喷雾时间,增强降尘效果;易损零件标准化、结构简单紧凑。偶尔出现故障时,现场综采面生产人员能够及时排除故障,恢复正常功能;当液压支架控制压力较低时,亦能可靠打开水阀喷雾降尘。二、技术参数:1、系统使用的本质安全型电动球阀水压适应范围:0.2MPa~7MPa;2、系统使用的传感器输出信号:0V~12V DC;3、自动喷雾降尘装置控制器输入信号:0V~12V DC;4、系统适应电压波动范围:标称值的80%~120%;5、系统动作保持时间范围:1s~255s,设定时间允许误差范围:设定值的±2%;6、通讯协议:RS485;7、通讯波特率:9600Bps;8、127V:电气间隙≥5mm, 爬电距离≥8mm;本安端子: 电气间隙≥2mm, 爬电距离≥2mm,本安接线端子与非本安接线端子间≥50mm。转载点自动喷雾降尘系统一、系统组成:转载点自动喷雾降尘系统是由主控制器、控制器、触控传感器、电动球阀、喷雾杆、电源电缆、通信电缆、信号电缆及管路附件组成的一个喷雾系统。根据各大矿务局使用情况,建议输送皮带每个转载点必须安装喷雾装置,整个喷雾系统由N套喷雾装置连接形成,由主控制器控制整个系统工作状态,主控制预留接口,根据矿方要求可与监控实现联网,该系统是输送皮带防尘降尘的重要设施。二、特点:1、喷雾点设置采用集控的方式,由电脑进行控制,喷雾方式、喷雾点、喷雾时间等均可任意设置,功能完善,使用极其方便;2、安全:每一套设备和连线均采用本安连接,因此没有了安全隐患,真正做到“安全为天”,同时改善作业环境。产品体积小,重量轻,安装维护方便;3、本套系统的软件设置可为每个矿井量身定做,是较为完善的降尘系统,降尘效果明显;4、控制器外壳由铸铁加工而成,安全可靠、坚固耐用。进线采用压紧螺母式引入装置,接线方便。内部采用板式结构,可整体拆卸,维修方便;5、主控制器和分控制器之间采用RS485通信,通信距离远(大于1km),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通信速率快等特点。大巷风流净化水幕降尘系统一、系统组成:大巷风流净化水幕降尘系统是由主控制器、控制器、光控发射传感器、光控接收传感器、电动球阀、喷雾水幕、电源电缆、通信电缆、信号电缆及管路附件组成的一个喷雾系统。根据各大矿务局使用情况,建议大巷每10-20米安装一套喷雾装置,整个巷道由N套喷雾装置连接形成,由主控制器控制整个系统工作状态,主控制预留接口,根据矿方要求可与监控实现联网。该系统能有效降尘除尘,充分改善粉尘作业环境,同时吸收甲烷等有害气体,并降低甲烷等有害气体的浓度,是大巷防止粉尘危害的重要设施之一。二、特点:1、巷道行人行车联动喷雾。喷雾点设置采用集控的方式,由电脑进行控制,设定喷雾方式、喷雾点、喷雾时间等均可任意设置,功能完善,使用方便;2、安全:每一套设备和连线均采用本安连接,因此没有安全隐患,真正做到“安全为天”,同时改善作业环境。产品体积小,重量轻,安装维护方便;3、本套系统的软件设置可为每个矿井量身定做,是较为完善的降尘系统,降尘效果明显;4、 控制器外壳由铸铁加工而成,安全可靠、坚固耐用,进线采用压紧螺母式引入装置,接线方便,内部采用板式结构,可整体拆卸,维修方便;5、主控制器和分控制器之间采用RS485通信,通信距离远(大于1km),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通信速率快等特点。粉尘浓度超限自动喷雾降尘系统一、系统组成:粉尘浓度超限自动喷雾降尘系统是由主控制器、喷雾控制器、光控发射传感器、光控接收传感器、粉尘浓度传感器、电动球阀、喷雾水幕、电源电缆、通信电缆、信号电缆及管路附件组成的一套喷雾系统。根据各大矿务局使用情况,建议大巷每50-100米安装一套喷雾装置,整个巷道由N套喷雾装置连接形成,由主控制器控制整个系统工作状态,主控制预留接口,根据矿方要求可与监控实现联网。该系统能有效降尘除尘,充分改善粉尘作业环境,同时吸收甲烷等有害气体,并降低甲烷等有害气体的浓度,是大巷防止粉尘危害的重要设施之一。二、特点:1、巷道行人行车联动喷雾。喷雾点设置采用集控的方式,由电脑进行控制,设定喷雾方式、喷雾点、喷雾时间等均可任意设置,功能非常完善,使用非常方便;2、安全:每一套设备和连线均采用本安连接,因此没有了安全隐患,真正做到“安全为天”,同时改善作业环境。产品体积小,重量轻,安装维护方便;3、本套系统的软件设置可为每个矿井量身定做,是较为完善的降尘系统,降尘效果明显;4、控制器外壳由铸铁加工而成,安全可靠、坚固耐用,进线采用压紧螺母式引入装置,接线方便,内部采用板式结构,可整体拆卸,维修方便;5、主控制器和分控制器之间采用RS485通信,通信距离远(大于1km),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通信速率快等特点。综掘工作面自动喷雾降尘系统一、系统组成:综掘工作面自动喷雾降尘系统是针对掘进工作面的特点而研发的喷雾降尘换代产品。它以高压喷雾泵为核心,通过对喷头的合理布局,使喷雾效果更好,降尘除尘率更高。为综掘工作面掘进机降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措施。二、特点:综掘工作面自动喷雾降尘系统由球形截止阀、高压泵、电磁软启动器、隔爆按钮、开停传感器、喷雾控制器、高压胶管、高压喷雾器等组成。1、高压喷雾可以使得水滴雾化效果更佳(相对低压喷雾),即相同体积水体分散成更多更细水粒,也就提高捕尘机率;2、雾化后的水滴具有较高的动能,在惯性碰撞捕尘时,可有效提高水雾与尘粒的凝结效率;3、高压喷雾由于其水滴射流速度较高,在扩散的过程中使得水雾带有较高的电荷,因而显著提高单颗水雾粒对微细粉尘的捕集效率;4、多束高压喷雾的水雾流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阻滞粉尘的扩散速度,使粉尘滞留在一个可控制空间便于水雾的捕捉;5、系统操作简单方便。
更多详情 +一、概述: 我公司依托先进科技,研究建立了一个与生产现场完全一致的,且符合瓦检员实际工作需求的VR360°全景作业空间,缩短了新瓦检员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的时间,也使得产品更为“接地气”。该系统把瓦检员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隐患全部以动态的形式融合到设计的虚拟作业空间内,让瓦检员能够在安全的环境内体验各种不安全的隐患效果和风险感受,有效提高了瓦检员的隐患识别和现场应急处置能力;设置了在VR环境下瓦检员与瓦检仪之间的操作交互功能,能够为培训学员提供高效的,可实时指导的,并可以反复循环进行的操作训练及纠错服务功能;完全按照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规程设计,并配套交互智能考核模块,能够实现实时考核评分,自动保存或传输考核结果和反馈学员考核错误操作内容等。考核内容规范,考核过程公正,考核结果客观,符合国家技能培训原则和培训手段信息化的建设发展要求。 本装置按照瓦斯检查员的岗位技能操作考核标准和考核程序,能够提供让考评员现场判定考试成绩的参数,以实时评定受训人员能否按照标准要求正确地完成瓦斯测定操作考核任务、考评员现场判定考试成绩。 二、可完成实训内容: 1、对光学瓦斯检测仪进行检查、归零; 2、正确使用光学瓦斯检测仪; 3、井下应急突发情况的处理; 4、考评员现场判定考试成绩。 三、主要参数及配置: 1、考试装置主机1套; 2、模拟光瓦1套; 3、品牌70寸液晶电视1台; 4、培训人员信息采集器1个; 5、人员卡5个; 6、VR操作设备1套; 7、考试装置工位1套。 四、VR模拟部分: 1、知识题库,系统可随机选出100道题供员工解答; 2、内置光干涉甲烷测定器实物模型,可通过VR对光瓦进行拆解,并对每个部件进行了解; 3、内置井下巷道模型,员工模拟操作时,会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出现在巷道中,此时需要通过VR手柄行走到相应检测点,然后使用模拟光瓦进行测量并填写数据; 4、系统会自动记录员工的操作时间,完成后并对员工的操作进行评分; 5、模拟操作时,操作员工佩戴VR眼镜和VR手柄,以第一人称进行操作,所看到的图形会同步显示到液晶大屏,供其他学员学习观看; 6、实测数据时通过模拟光瓦与系统互动计算相应值。
更多详情 +主要技术参数:1、防爆型式:Exd[ib]ΙMb;2、千兆光端口:4个(可扩展); 3、电端口:4个(可扩展);4、最大网络重构自愈时间:≤500ms。
更多详情 +一、装置特点消防栓是城市供水管网附属设施之一,也是火灾控制重要设备。但在实际应用中,消防栓存在安装分散、易破坏、保养难、管理复杂等特点,使得消防栓漏水、菜场违规用水、工地施工偷水等现象屡有发生,导致居民生活用水压力不足,消防设施损毁严重,甚至出现火灾现场供水压力不足、抢修停水等现象,延误了灭火的理想时段,造成重大人身财产损失,影响城市消防安全。因此消防栓管理工作重于泰山。消防栓管理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一个普遍性难题。在国外比较发达地区,消防栓管理主要依靠法律的威慑力和民众的自我约束力,但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消防栓上的用水完全处于失控状态。鉴于传统消防栓管理方式的不足,我公司提出了一种新的智能消防栓管理技术,借用物联网高科技,结合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实现对消防栓日常运行信息实时监测,并为消防栓管理提供信息化管理平台。传统消防栓管理依赖人工定期巡检,耗费人力、物力,管理效果不佳。鉴于传统消防栓管理方式的不足,我公司提出了一种新的智能消防栓管理技术,我公司研制的智能消防物联监测装置能实时监测消防栓偷水、漏水、无水、水压异常、被撞、被盗等多种异常情况,能有效地监控“消防栓水压”不足,灵敏精准发现“偷水”和“消防栓失效”问题,并对装置内部电池电压情况一目了然,实现对消防栓日常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智能化分析和统一化管理。同时该装置系统平台集成GIS定位技术,火起之时,可以快速定位周围可用消防栓,提高救火成功率,对于消防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该装置采用光伏发电,省去了供电线路的铺设,并具备后备电源,连续阴雨天也可正常运行20天以上。通讯采用GSM网络,信号好,不会出现通讯中断情况,系统平台也可通过智能手机APP软件查询消火栓状态。二、系统组成系统由四大模块组成,分别是智能监测模块、微功耗传输模块、智能光伏供电模块、监控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在消防栓上安装智能监测模块,可以实现对消防栓日常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一旦发生运行状态异常,例如偷水、被盗、撞倒、水压异常等,智能监测装置立即触发其中的微功耗传输模块将异常信息发送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通过其中的平台预警机制可以通知系统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同时结合管理平台的短信报警功能,将具体异常信息发送至维护人员,通知其前去查看维护,从而实现对消防栓的统一化、智能化管理。三、监测装置主机该主机由太阳能发电板、主控板、锂离子电池、GSM模块、BMS系统、压力变送器和馈水传感器组成。1、太阳能发电板输出:5W/18V;峰值电压:17.9V;峰值电流:0.28A;开路电压:22.41V;短路电流:0.3A;功率偏差:±5%。2、主控板内置单片机,实时采集压力变送器和馈水传感器的信号,并驱动GSM模块发送数据信息。3、锂离子电池电压:12V;容量:6Ah。4、GSM模块核心:SIM900A。5、BMS系统运作电压:12V;运作电流:3A。6、压力变送器测量范围:(0~500)kPa;输出信号:0.5V~4V。7、馈水传感器输出信号:高低电平。四、信息收发器1、工作电压:AC 220V;2、核心:SIM900A用于接收监测装置发出的信息并将数据送入上位机软件。五、主控电脑软件1、可实时读取信息收发器中接收到的各个监测装置主机发来的信息,进行判断并列表显示;2、可对接收到的数据长时间储存,方便以后的查阅;3、带有报警功能,如出现水压过低或馈水情况,可发出声报警;4、具有GIS定位地图显示功能。
更多详情 +一、概 述: 该产品是为煤矿井下本质安全型设备供电的直流电源。该电源具有多路输出、电源指示、备用电源等功能。本电源过流、过压具有三重保护,可靠限流电阻限流。 二、主要技术参数: 1、整机功率≤150W; 2、额定输入交流电压为:AC127V/380V/660V; 3、输入电压及波动范围: 额定供电电压:AC127V/AC380V/AC660V(75%~110%); 频率:50Hz,允许偏差±5%; 谐波:≤10%; 4、最小输出电压:电源输出4路IA,输出电压为12VDC,能够满足配接设备正常工作; 5、额定输出电流:输出4路12V,额定输出电流400mA,能够满足配接设备正常工作; 6、周期与随机偏移(峰-峰值):≤250mV; 7、电源的备用电源工作时间≥4h,其转换时间不影响配接设备的正常工作。
更多详情 +一、概 述:城市综合管廊是指将电力、通信、燃气、给排水、热力等市政公用管线集中敷设在同一地下建造的隧道空间内,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以节约城市建设用地,便于统一管理规划,美化城市的景观。城市综合管廊内部整合了维持城市功能的自来水、煤气、电力、通信管线,管廊自身功能使用的动力、照明、排水等设备繁多,无论纳入管线出现故障,还是自身附属设备出现故障,都将造成沿线城市功能的瘫痪甚至发生灾害性事故,因此城市综合管廊监控系统必须与综合管廊的建设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监测的主要内容有:管廊内环境温、湿度,有害气体浓度,通风、水泵设备状态,集水坑液位,入侵监测,视频监控等。当监测到灾害及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预警或报警信息至相关工作和管理人员,便于及时防范、指挥处理,对预防及减少管廊内灾害事故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系统就是综合利用目前最先进的光纤环网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安全防范监控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系统集成技术,将地下管廊各类安全信息进行综合监控。二、系统组成:该系统分为环境与设备监控子系统、安全防范子系统、通信子系统、预警与报警子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统一管理信息平台、管线温度实时监测系统和电力电缆在线监测。本系统方案不仅从软件上通过数据中间件技术进行了数据接口的集成(不是简单的提供链接按钮方式),还从硬件设计上做到了从对环境多参数数据集成采集到多系统的接入集成。极大地减少设备的布线,不仅减少了投资,而且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便于安装和维护,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综合监控”。城市综合管廊智能监控与报警系统各子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子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本质安全型的自带液晶显示及声光报警功能的多参数智能组合检测仪(O2、CH4、H2S、CO、温度、湿度传感元件按需要自由组合)、设备开停传感器、水位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本质安全型综合网络分站、本质安全型控制器、隔爆兼本安型不间断电源、地面监控主机及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软件等组成。安全防范子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视频监控系统、防入侵系统和门禁系统三部分。1、视频监控系统:在廊道中安装视频摄像头对廊道内的环境、异常情况和设备进行实时监视。实现对廊道的可视监管和远程巡检。摄像设备通过系统设置可与报警信息进行联动控制,当报警发生时自动转向和录制报警设备信息,且监控中心人员可远程调节摄像头。2、防入侵系统:· 红外入侵报警探测 · 通风口防入侵监测 · 管廊异常监测3、门禁系统:管廊出入口设置门禁系统。根据现场情况还需要对进入管廊内的入口进行门禁控制管理,采用门禁控制器(TCP/IP型网络门禁控制器+电控锁+读卡器)的方式实现门禁现场及中心系统远程集中管理。通讯系统:通信子系统主要由广播对讲基站、WIFI无线手机和语音调度服务器等设备组成。通信子系统的功能是实现管理、巡检和施工人员的通信联络,管廊配备各区间工作人员之间、现场工作人员与监控中心之间保持信息通畅,确保前端巡检人员信息及时上报,监控中心命令及时下达。预警与报警系统:该系统的功能是实现对综合管廊的全程监测,系统将预警和报警信息通过多综合分站、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光纤环网交换机及时、准确地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灾情预警、报警、处理及疏散,同时通过广播系统,向综合管廊内的工作人员广播,使他们及时撤离现场,保证人身安全等功能。预警与报警系统由火灾报警系统和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两部分组成。1、火灾报警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多参数组合检测仪、烟雾传感器、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含系统软件、主机、测温光纤)、综合分站和智能广播基站等设备组成。在每段防火分区内设置含CO、O2、温度探头的组合检测仪(自带声光报警器)、烟雾传感器、分布式测温光纤、手动报警按钮、火灾电话、多功能广播基站等设备。手动报警按钮设置在卸料口两边的防火门处。基站与基站之间采用可插拔光纤连接。光纤测温主机连接多条线性测温光缆,测温光缆主要监测管廊内电力电缆的温度是否在正常的范围内运行,对于管廊内110kv及以上的电力电缆,每根配置一条测温光缆监测其温度的变化;对于10kv的电力电缆,每层桥架上敷设如正弦波般走向的测温光缆。该系统温度监测精度为0.1℃,监测距离可达30km,定位精度可达1m,可任意设置多级温度报警值。在监控中心设置火灾报警屏,通过总线回路巡检、接收、显示每个报警点的工作情况。当火灾发生时,启动整个管廊内声光讯响器。2、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多参数组合检测仪(含CH4检测探头)、分布式测温光纤、综合分站、远程控制器和智能广播基站等设备组成。为使系统有效工作,在每段防火分区内设置多参数组合检测仪、手动报警按钮、报警电话、多功能广播基站和声光报警器等设备。多参数组合检测仪设置间距为10m;手动报警按钮设置在卸料口两边的防火门处。监控中心可按需设定天然气报警浓度的上限值(小于其爆炸下限值的20%),多参数组合检测仪接入综合分站,当天然气管道舱天然气浓度超过报警浓度设定上限值时,由综合分站自动启动天然气舱事故段分区及其相邻分区的事故通风设备,并通过远程控制器切断施工动力电源,且紧急切断浓度设定的上限值要小于其爆炸下限值的25%,如果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高压气体的体积膨胀将引起漏点附近温度的下降,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同样可通过温度异常点的探测,发现并定位天然气管道的泄漏情况。并通过可燃气体报警系统解决燃气泄漏或危险气体累积带来的爆炸隐患,确保燃气管廊设施正常、稳定运行。3、联动功能:(1)消防联动:探测器发出检测信号,报警装置联动视频系统,跳出该防区的视频画面,确认报警;(2)联动排烟/气系统:每段防火分区设置有排风及排烟/气系统,正常时用于排风;当确认探测到火灾/可燃气体时,监控中心可通过多功能基站传输指令实现远程启动风机排烟/气;(3)联动电源:灾情探测信息确认后,监控中心可通过多功能基站进行指令传输以切断非消防电源;(4)联动广播系统:灾情探测信息确认后,监控中心启动广播切换模块进行灾情信息广播,特别针对灾情确认区、相邻分区进行广播疏散;(5)联动电话系统:监控中心可启动专用模块与任一广播基站通话;现场任一广播基站或电话通过监控中心确认后实现与调度主机通话录音。地理信息子系统:该系统通过最先进的GIS地图方式对综合管廊进行地理标注和各类设备运行数据及状态信息展示。同时通过三维虚拟现实技术,渲染出逼真高效的地下综合管廊三维环境,可实现三维漫游功能,巡检功能,三维定位功能,设备或资源信息查询功能,交互操作功能等。系统能实时对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在模型上进行展示,直观的反应设备的工作状况,并能对告警等作出不同的状态展示。系统具有综合管廊和内部各专业管线基础数据管理、图档管理、管线拓扑维护、数据离线维护、维修与改造管理、基础数据共享等功能。显示内容大致可以分为2D地图显示和3D虚拟展示。统一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就是将以上环境与设备监控子系统、安全防范子系统、通信子系统、预警与报警子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的信息通过统一的数据接口,由统一管理信息平台控制软件在一个界面上进行集成显示或管理切换,是监控中心的主要工作界面,对全部管廊的监测数据进行分级分层的展示,并实现预报警管理、联动控制操作应急处置等功能,以达到综合监控的目的。统一管理信息平台包括综合数据支撑平台和综合信息显示平台两大部分。管线温度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以光纤测温传感技术,对温度的变化进行报警,主要解决电缆着火和热力管道泄漏的安全隐患。本系统利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对热力管道泄漏进行实时监测,当热力管道发生泄漏或管道附近的机械施工和人为破坏等事件产生的振动、压力或温度变化信号作用于光纤时,光波在光纤中传输时产生的损耗具有不同的信号特征,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可以同时获取损耗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在入射端利用光时域反射技术和在输出端利用光功率检测,可实现光纤上各点静态与动态损耗的测量和定位;计算机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融合,根据信号特征判断并准确定位管道泄漏等事件的发生,提高热力管道的监测水平。电力电缆在线监测:该系统是基于前端传感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大数据分析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建立地下电力管沟综合数据库、电力管沟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电力管沟综合管理平台、电力管沟三维分析系统、电力管沟巡检管理系统和电力管沟动态监控系统,最终实现电力管沟数据的查询、、分析、设计、竣工验收、预警、应急处理等一整套解决方案。
更多详情 +一、概述该产品是一种由球体旋转而开闭水路的新型电动阀门。由于其适应的供水压力范围广、不受泥沙污水影响、供水通径大、工作通电时间短、工作稳定可靠,是一种通用电磁阀的理想替代产品。外壳采用不锈钢,矿用本质安全型结构,是整套系统喷雾的执行机构。二、技术参数1、工作电源:工作电压8V~12V DC,工作电流≤300mA DC;2、水压适应范围:(0.2~7)MPa;3、密封性:1.1倍工作水压下,电动球阀无泄漏;4、球阀开启通径:10mm。
更多详情 +一、 概述 该产品是一种无线液压触控式传感器,其适用于自动跟踪定位喷雾降尘控制装置中,及时感知移架、放顶煤作业信息, 并将移架、放顶煤作业信息通过无线射频信号发送至矿用本安型电动球阀,实现移架、放煤跟踪自动喷雾。 二、 技术参数 1、输入信号:管路压力,动作压力:≥10MPa; 2、输出信号:无线射频信号; 3、频率范围:430~450 MHz; 4、中心载波频率:433MHz; 5、数据传输速率:500kbps; 6、最大传输距离:≤6m。
更多详情 +